登录/注册 搜索

山西彩塑

发布时间:2020-04-07 08:01:00| 作者:

视频介绍

    山西传统彩塑,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如云冈石窟造像、五台山南禅寺造像、平遥镇国寺造像、太原晋祠宋代宫女造像、长治崇庆寺三大寺造像等,这些遗存的泥塑彩塑,造型庄严、线条柔和、神韵端详…充分体现了山西传统彩塑的风格。蒙山大佛的开凿年代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随着佛教与道教在民间的不断深入,山西传统彩塑充分吸纳了北方各民族精工巧匠的造像心得,形成独具一格的特征,以其工艺流畅、选材方便的特点逐渐在民间广为普及。太原则是中国北方古代泥塑彩塑艺术鼎盛地区之一。

    位于太原长治路阳光银座的山西传统彩塑传习所,就是一处保留了古老传统技艺的彩塑基地。

    泥塑佛像背光

    太原民间传统泥塑彩塑造像经历2500年的文化积淀,有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它是三晋千年文化艺术的缩影,是举世闻名的“蒙山文化”的传承载体,是太原千年文明古城“人文历史”的“百科全书”。太原泥塑彩塑造像技艺世代相袭,传承不断,延续至今。

    山西传统彩塑继承了南北朝的艺术古风,体现了黄河中上游地区传统文化和古老的民间风俗。造像面部饱满、形态优雅、线条柔和、衣纹繁琐 、地域风格突出,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和欣赏收藏价值。到元初时候,佛教造像艺术和道教造像艺术蓬勃发展,无论制作技法,还是题材拓展,无疑都对我国传统的彩塑工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山西彩塑也同样在这种影响中、不断发展成熟起来,逐渐成为世界了解山西灿烂文明的一种艺术载体。

    山西传统彩塑选材主要用细泥(黏性强的泥土,一般位于冲积平原以及河流故道两侧的立土);田间地头干燥的草梗、麦秸、草垫、优质棉花。根据造像大小不同,用优质干透的红松(削皮、上桐油)搭龙骨,再上粗泥做大型,阴干后上二道泥(麦秸泥),再阴干后上细泥(棉花泥),刻画人物面部表情等细部特征。然后是抹光,顺线条走,像工笔画一样仔细刻画,同时修补细小裂纹(数次)。将优质糯米熬成半稠状,鸡蛋取蛋清待用,糯米浆和蛋清混合搅匀,刷在优质麻纸上,将麻纸均匀满贴于泥塑像上,晾干后进行彩塑。彩塑主要用到的材料有:1、矿物颜料:朱砂、银朱、石青、石绿、石墨、钛白等;2、植物颜料:桃红、烟紫、藤黄、花青等。做小福牌还要用到沉香、绿松石、朱砂、雄黄、檀枝、K金等。经过多次上色,形成完整的作品。


    和泥(搅拌加棉花)

    泥塑材料

    泥塑工具

    山西传统彩塑的创作风格以“美”著称,流线、造型、调刻、色彩、和谐统一。其庄重朴实的造型和独特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结合,使山西太原土生土长的,古香古色的泥塑彩塑文化艺术更富传奇,更加辉煌,更具魅力。

    山西传统彩塑作品包含:宗教类、民俗类、吉祥类、其他类等万余种产品。塑造技法有雕刻、补泥、刮泥、上色、贴金等。 

    山西传统彩塑具有其独特的手法和艺术创作风格古老文化的传统理念,递延着古老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脉搏。成为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信仰与人伦道德的缩影,更是观察了解民俗民风文化艺术的一个窗口。是世界了解研究山西太原泥塑彩塑历史文化极具参考价值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

    泥塑艺人在塑像

    泥塑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