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小店篇之五——凤凰城里真武庙
畅游三晋大地,品读华夏历史,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奋进合力。为了积极响应山西省文旅厅关于开展“游山西、读历史”活动精神,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小店区图书馆特开设“游山西 读历史”之太原小店篇线上专栏,带领大家感受人文小店之魅力。
欢迎大家来到太原市小店区曾经有着“凤凰村”美称的小店社区。如今这里一派热闹气象,当我们穿凤凰北路而过,就会发现紧邻康宁街还有一个清静之所,这就是真武庙。
让我们先从小店社区的前身小店村说起。小店村位于太原市区南部,是小店区和小店街道办事处行政所在地。据宋《大诏令》载:“今既荡平晋阳,适时众庶,永保平和平静。”因此小店古名“永安堡”,预示着这里的百姓世代安好。明嘉靖《太原县志》记叙:小店,本永安堡,乃四达道也。由于地处京西官道和平晋西官道交叉处,又是西渡汾河的渡头,汾河渡头东岸便开设多家商铺店面,经常客来车往,又称小店。明末清初,小店村店铺林立,市场繁荣,成为当时周边各地的商业中心和物资集散重地,所以小店和商业繁荣有着不解的渊源。村内有凤凰街、南官道、草市街、东马道、西马道、堡西街等6条较宽的街道,民宅建筑、公共设施沿街道两旁展开。在1936年,仍有各种商号店铺100余家。
关于凤凰村的美名从何说起呢?小店,曾因街巷格局形似凤凰,又称“凤凰堡”“凤凰村”,寓意丹凤朝阳。而村里的七座庙分别占据着凤凰的几个部位。宝莲寺(过去俗称南寺庙,现已重修)占据凤首,而文昌庙(小店村东,1948年被炸毁)和关帝庙(俗称老爷庙,1954年拆除)则位于翅膀位置,南门阁(真武庙南500余米,1969年拆除)代表脖颈,真武庙、奶奶庙(又叫白衣庙,真武庙后80米处)组成尾巴,足见真武庙当时的瑰丽。
现在除真武庙还保存较好,宝莲寺为近年重修外,其它与之呼应的文昌庙等都因年久失修等原因淹没在历史的河流中,我们只能通过真武庙来一窥当时的历史风貌了。
真武庙坐北朝南,是一座道家场所,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小店区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1953年、1994年、1998年、2005年进行过几次修缮,它整体外观庄严、色彩明丽,是小店区保存较好的古代建筑。
走近它,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历史的痕迹。山门上悬挂有“紫极宫”书匾,上款为“嘉庆岁次庚申姑洗月”,下款为“阖镇士庶公立”。“岁次”,是中国传统的表示年份的用语,姑洗月,是农历的三月。正殿中梁上也书有时间,嘉庆己未四月廿七日子时。因此推断,小店真武庙重修于清嘉庆五年(1800)。
真武庙的建筑沿袭我国明清庙堂的基本特征,整体呈严格的对称结构,雕梁画栋、气势雄浑。站在庙前,可以看到,山门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琉璃脊,中置板门,前后建廊,五檩梁架,石鼓柱础,单昂斗栱,额书“紫极宫”。
山门,又叫三门,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中间一扇大门,两旁两扇小门,三个门洞象征着“三界”,跨进山门就意味着跳出了“三界”,进入了“神仙洞府”。
穿过山门,院内景致一览无余,这里东西宽22.54米,南北深41.51米,占地面积为936平方米,中轴线建有山门、正殿,两侧为钟鼓楼、东西厢房、配殿、碑廊和耳房,其余为新建,共有殿堂及钟鼓楼15间,供奉神像24尊。
踏上台基(宽12.96米,深10.3米,高0.49米),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琉璃脊饰和琉璃瓦剪边,七檩前廊式构架,斗栱五踩双昂。明间设四扇六抹格扇门,次间置槛窗(槛窗由边框、隔心、裙板和绦环板等构件组成)。殿内顶上彩画依稀可见龙凤状图样,而三壁保存有工笔重彩壁画160余平方米,均为真武帝生平及故事,比如斩旱魔降甘露、为民造福等。
真武庙大殿内供奉真武帝。真武号玄武君,原为普通的一员护法神将,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为避讳而改“玄武”为“真武”。明代是真武大帝声势显赫、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时期。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了皇位。传说真武大帝曾显灵相助,因此朱棣登基后,即下诏特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并大规模地修建武当山的宫观庙堂,使武当山成为举世闻名的道教圣地,并在天柱峰顶修建“金殿”,奉祀真武大帝神像。因帝王的大力提倡,真武大帝几乎成为仅次于“三清”、玉皇的大神,通称北极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九天降魔祖师、无量祖师、真武荡魔大帝等。也说玄武神的起源与古代星辰崇拜有关,二十八星宿分为四组,北方为玄武,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传说供奉玄武,还可以防御火灾。
大家看,这里的真武大帝面庞雍容,形象威武,金锁甲胄,脚踏玄龟腾蛇,按剑而坐,眼如电光,坐镇北方,身边侍立着周公和桃花女。
为什么真武帝两旁侍立周公和桃花女?相传在商朝末年,真武大帝的降魔剑下凡转世投胎,剑身转世为周公,剑鞘则转世为桃花女。周公从一个石头人的座位底下得到两本天书,看书时一只白公鸡叼走一本送给了桃花女。为寻找桃花女讨要天书,周公设计托人说媒想迎娶桃花女而趁机夺回天书。二人最后闹到拔剑争斗,直杀得天昏地暗。这样的传说为后世留下一些婚俗,如男女结婚时,迎亲的不能走回头路,都要贴红喜字镇邪,夫家门外要撒白灰“卫门子”等,新媳妇要顶“蒙头红”,穿“催长衣”,抱“撑子”,腰里掖“照妖镜”,脚上穿“黄套鞋”。后来进门、拜堂时把“撒草料”“撒五谷”改成“撒红绿纸屑”;新媳妇上炕面冲墙角坐等。现代各地婚俗各异,我们要正确看待婚俗,在讨个吉利热闹的同时,也能积极移风易俗。
正殿两旁站立的是十大元帅,分别是《封神演义》中赵公明等诸神。东西偏殿各自供奉的是文昌帝君梓潼和武财神关圣帝君。文昌神是中国古代首屈一指的文教大神。古人认为文昌神不仅主宰天下读书人的仕途命运,还关系着国家的文运。对于这位文昌神的来历,古人多认为是梓潼神张恶子。虽然明清时期的文人想证实这位大神的原型是振兴蜀地文运的文翁和文君,但收效甚微,张恶子的文昌神地位并没因此而被动摇。而武财神关圣帝君即关羽,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把关公作为行业神、财神、武神及保护商贾之神,是因为关羽不为金银财宝所动,与世间一些贪利忘义之徒形成鲜明的对比。世人尤其是商贾们都敬佩关公的忠诚和信义,希望关公作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守护神。另外,人们希望商贾坚守诚信进行交易,把关公奉为公证人,一定是希望他来维护公平、正义的道德秩序吧。
庙内现在还存有三通青石碑,其中一通为大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小店镇创修坝堰碑记,记述小店镇因汾河水患筑修坝堰之原委;另两通为清代功德碑。庙内存古槐树一株,据说有400年树龄,一度枯凋,但近年来又吐新绿,焕发生机,被小店人视为好兆头。
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真武大帝的寿诞,小店真武庙里会迎来众多香客祈福,凤凰路上游商小贩摆摊设点,分外热闹,身居乡间的群众当成个节日,纷纷来逛逛庙会,感受这里的传统民俗文化。现在这里的人们也都逛起了超市,但庙会依然是一道怀旧风景。
随着太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改造步伐的加快,小店社区犹如凤凰涅槃,正迎接着新时代又一个春天。真武庙依旧默默地注视着这世间的变化,庇佑着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继续为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