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游山西 读历史|太原小店篇之二——“王琼故里刘家堡”

发布时间:Mar 16, 2021 | 作者:小店区图书馆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游山西就是读历史。为积极响应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游山西 读历史”活动的要求,小店区图书馆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游山西·读历史”公益讲堂,整合我区文物、旅游、文化等资源,讲述历史故事,传承优秀文化,感受小店魅力。



主讲/  冀爱斌

2

冀爱斌,副研究馆员,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山西省图书馆学会理事、太原市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小店区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小店区委联系的优秀人才,现任太原市小店区图书馆馆长。

著作有《小店非遗》《小店文物》,发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论文五篇。曾荣获“太原市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个人三等功”、“山西省农家书屋管理先进个人”、“山西省文物保护先进个人”、“山西省优秀基层文化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明代重臣王琼(1459-1532),字德华,号晋溪,系周灵王太子晋之后裔,是定居晋阳的始祖王霸的第41世孙。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五月十八日,宋王朝火烧晋阳城后,王霸的后裔即王琼之先祖王子实,遂由晋阳徙居并州蚕石(今太原市晋源区姚村乡蚕石村),成为有明确记载的王霸后裔之代表。元末明初,王琼之曾祖王伯聚又由蚕石徙居汾东柳林,即今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村,刘家堡遂成为太原王氏之世居地。

正德八年(1513)六月,王琼升任户部尚书:正德十年(1515),王琼出任兵部尚书:次年,王琼出任吏部尚书。在明代历史上,王琼和保卫北京的于谦以及推行改革的张居正,并称为明代三大重臣,这是历史给予他的崇高评价。

刘家堡村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是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筑堡屯兵之地,故名刘家堡。村内汇集明、清时期的寺、庙、堂、阁及名臣故居,还保存有居民老宅多处,古香古色,远近闻名,具体形象地展现出了刘家堡村的历史和文明。

(王琼故里石碑)

戏台

村中十字路口原有一座戏台,坐南向北,后部卷棚顶,供存放戏箱、演员休息、化妆用,前部左右各两柱卷棚悬山顶,单昂斗拱,三面敞开,“三街一圪廊”即东街、北街、西街、楼圪廊,由此向四面辐射。此戏台已于1968年拆除。

真人寺

北大街北头,与十字中心戏台遥遥相对的是真人寺。清道光六年《太原县志》记载:“真人寺在县南二十里刘家堡”又记载:“韩真人名训,刘家堡人,素业公输,技性好道,遇方外友求益焉,凡建寺庙助工不取,直栖一小庵,忽夜,端坐,四面皆火,两手垂拱如塑佛像,额已成灰,风吹不动,时年二十有四”。明天启举人,晋祠人李中馥撰《原李耳载》记述:“原邑柳林庄(注:即刘家堡)木工韩姓,素向善,好与方士交,常助修寺观,不受工值。居恒于屋上构小屋宿焉,一日二鼓,邻人忽见火从小屋起,急救之,屋半毁,韩端坐火中,传呼称佛。时万历某年三月上旬也,余亲往观之,众已舁坐桌上,状端严,两手不拱,离胸远近相称,左右一抑一俯,皮肉亦不焦腐。首裹一帕,虽成灰,尚裹额颅,观者无不称异,邑宰关中泾阳张公往验,长揖。观察魏公拜之,复作偈赞之,远近腾播,布施委积,构庙塑像事之。……”寺长61米,宽25米,占地1525平方米。寺门小而普通,但寺门两边的墙上镶嵌着两米见方的砖雕楷书“云蒸霞蔚”四个大字,气热磅礴,遒劲秀丽。寺院宽敞,有一座南向大殿,悬山顶,面宽五间,直深二间,大殿前有一四柱小亭,亭下地表深处有一砖碹墓,真人韩训即葬于此。该寺已在1955年改建为学校的教室。2005年往寺僧人开始修复三官庙的同时,已将真人寺改造扩建,新建了禅房、经堂、客堂、斋堂。

(三官庙大殿)

三官庙

真人寺西面紧挨的是三官庙,是王琼八世孙、富户王讷所建。三官亦称三元,道教所俸的神,即天官、地官、水官,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该庙南向,重院建筑,南北长110余米,东西宽28米,占地2800平方米。山门为小形品字型硬山顶,砖石碹拱券门洞,洞长约15米,洞上建乐楼,乐楼后部为卷棚顶,前部为卷棚悬山顶,单昂斗拱,挑角悬挂风铃,微风吹来,铃声悦耳动听,乐楼两旁有廊檐,东面廊檐下有一小门通真人寺,乐楼前为宽敞的戏场,东、西两面各有五间平房,西平房南面一间为西向大门,供车辆通行。戏场北面为过殿,面宽五间,进深五米,悬山顶,殿前左右一对石狮雄踞,过殿两旁为四柱承十字脊钟鼓楼,殿与钟鼓楼之间有便门通后院,穿过过殿,是一座精致的砖砌砖雕三门牌坊,牌坊北面有两株参天柏树(已伐)。东、西两边为配殿,沿中轴线向北是献殿,卷棚歇山顶,单昂斗拱,前后敞开左右有门,内看为八角亭,明代风格省内少有。献殿两边也有配殿。院北端为大殿,座落在宽大的台基上,宽五间,深5米,高8米,悬山顶建筑,有前廊,木雕双昂斗拱,殿顶最高处为正脊,为二龙戏珠与团花图案的博通脊,占地170平方米,另有耳房。此庙已于1968年把山门、乐楼、戏场东、西平房拆除建为学校教室,1974年把过殿、钟鼓楼、砖牌坊拆除,建为学校教室,只剩献殿、配殿和大殿。2002、2003年对尚存建筑进行了维修,2005年住庙僧人开始对已毁建筑进行重建、新建、扩建,建起东西配殿各七间,有前廊,2008年8月重建过殿,2009年新建山门,2010年建成钟鼓楼。现在三官庙和真人寺通称真如寺。

(三官庙过殿)

观音堂

村东头太榆退水渠西就是观音堂遗址。坐东向西,重院建筑,长约60米,宽约20米,占地约1 200平方米。山门为双坡悬山顶,门两旁为内外廊,两端十字脊钟鼓楼,前院有北、南平房各三间,院中有两柱承悬山顶门楼,跨过门楼,左右各有一小间碑廊,内有石碑,正厅、南厅各三间,大殿面宽三间,悬山顶,单昂斗拱,有前廊,两旁有耳房,殿前两株柏树。刘家堡村自从有了学校,一直就在观音堂开办,直到1953年,学校迁到三官庙、真人寺,1959年观音堂成了农具厂,拆改的面目全非,后农具厂迁走,观音堂于1973年全部拆除。

老爷阁

村西头与东头观音堂遥遥相对的是老爷阁,长约12米,宽约10米,占地120平方米,其规模小而精致,坐西向东,拱券小门,门两旁和北、南面为花栏墙,关公像就供俸在东向小巧玲珑的两柱承悬山顶殿内,殿后悬一砖雕小匾,上雕“嵩山"二字。值得一提的是,老爷阁前面左右各有一眼水井,成双配对,阁后一棵老杨树,斜卧阁上,树西一条水渠自东向西,犹如一条昂首神龙。此阁于1958年拆除。

(上马石)

文昌阁

在村东南,约在观音堂南300米处,王琼八世孙、富户王讷所建。文昌阁供俸的是文昌神,旧时传说,文昌神是主持文运科名的星宿,道教尊为文昌帝君。阁西向,二层楼阁建筑,占地约200平方米,有院,阁下部高约5米,拱券门朝西开,并有砖砌楼梯可上二层,二层周有石栏杆,六柱承六角攒尖顶阁楼,塑有文昌帝君像,总高约15米。此阁于1952年因开挖排水渠拆除。

王琼府第

由村中十字路口向北30米路西便是明代重臣王琼府第。王琼,(1459——1532),字德华,号晋溪,别号双溪老人,世居太原,生于刘家堡村,为刘家堡村人。王琼二十二岁乡试中举,二十六岁中进士,历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由工部主事六品官直做到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特别是在正德十年到十五年中,,因执掌兵部有特殊功勋,连进“三孤”(少保、少傅、少师)、“三辅”(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历史上称他和于谦、张居正为明代三重臣。

王琼府第,长42米,宽16.5米,占地6 93平方米。两进院,以西为正,里五外三。西厅、东厅各5间,临街为东厅,面宽5间,单坡硬山顶,北面一间为门,上悬“品端金玉"牌匾,四间东厅后墙为建在一米高台基上的廊檐,五根明柱,其中南北两根明柱一半嵌入砖墙,在五根明柱间上方的廊檐下悬挂四面牌匾,从北向南依次为:“芝兰竞秀”、“浑金璞玉”、“武德待诏”、“枢密增荣”,人称王琼府第为“五面牌院”。街门门额嵌横匾“干城第”,进街门对面为一砖雕狮子,精致活现,威武壮观。前院北厅、南厅各为三间,单坡硬山顶,院中有两根立柱、四柱支撑的悬山顶门楼,后院北厅、南厅各为五间,单坡硬山顶,西厅五间,单坡硬山顶,前有五柱廊檐,厅内西墙上方左右各悬一红底金黄色浮雕龙凤有“诰命”二字的诰命箱。诰命,即朝廷颁布的命令,此箱内存放的就是朝廷封王琼父以“子琼恩受封诰,进阶奉直大夫,协、正庶尹”,封王琼母为贵妇人,即一品夫人的诰命。院内北、南厅均为木制方格窗,西、东厅为格扇门窗,上部为格心,是格扇上透明的部分,下部为木雕裙板。王琼府第已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除西厅外均拆除改建为现代民房,牌匾已毁,仅存“干城第”一匾,诰命箱于1966年毁掉,诰命书下落不明。西厅也于1986年拆除。

 以王琼府第为中心,北与王藻及侄王保娃院,南与高家院,再向东与王龙有院、原李生辉院均有便门相通,这些院都是高门高台阶四合院,现在仍有四个院为王琼后裔居住。

南、北楼院、照壁院

据村中老人们说,南楼院、照壁院规模很大,于20世纪初拆毁。多年来,只有遍布破砖烂瓦的遗址,但南楼院的圪筒楼却一直保存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筒楼位置在十字路口向东10米路南,它座落在约一米多高的台基上,南向,高约20米,四层,每层都用木板铺装,对角楼梯,一层从左边上,二层从右边上,南、东、西三面有拱券窗户,楼顶北边有小型四柱承悬山顶阁楼,用以了望。

北楼院,两进院,位置也在十字路口向东10米左右路北,与南楼院对峙,临街一米高的台基上是两柱承卷棚悬山顶高台阶门楼,门两旁一对石狮,门道两边各有两间平房,前院东、西房各三间,单坡硬山顶,过厅为双坡硬山顶,格扇门,穿过过厅,东、西厅各五间,单坡硬山顶,正房五间为拱券窑洞,平顶,室内有地窨子,在这正院东,西两旁有偏院,故而称为“凤凰院"。据村中老人们说,该院南、北房上曾经各有一座明楼遥遥相对。

南、北楼院、照壁院均为王琼后裔所建,已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陆续拆除改建为现代民房。

(供销社旧址)

近年来,该村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非遗小镇,同时引进一大批非遗产项目,将老旧院子改造为非遗传习所,吸引游客参观体验非遗文化。2020年刘家堡村被评为3A级农业旅游示范村。

(非遗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