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阅中秋 | 中秋节起源知多少?
发布时间:Sep 28, 2020 | 作者:小店区图书馆
本期【中秋月·阅中秋】就跟大家聊一聊中秋节的起源和别称,还有那些关于月亮的传说...
壹 中秋节的起源
先说中秋。
“中秋”一词始见于 《周礼·春官》:“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古代以七、八、九三个月为秋季,八月居中,故称中秋,又写作仲秋,“仲”也是居中的意思。而八月十五日又在中秋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 (月) 圆,故曰中秋”(《长安玩月诗序》)。
中秋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先秦时古人就有秋天祭月的礼制,秦汉时有八月中秋敬老的活动,唐代时中秋节已经定型。中秋节的起源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习俗有关。《礼记》中记载了在秋分的晚上举行祭月仪式。中秋成为佳节,和人们对月亮的种种想象、传说分不开。
贰 神话传说
由于对月亮的崇拜,在我国古代产生了种种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较为流行的有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
「嫦娥奔月」
据《淮南子·览冥训》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据古代民间传说,射日英雄羿之妻嫦娥,随羿一起来到人间后因耐不住清苦,偷吃丈夫的不死之药,又飞身上天,进了月宫,变成一只蟾蜍(月精)。经后世不断演变,嫦娥化为蟾蜍的说法逐渐隐去,嫦娥则变为一位能歌善舞的美貌仙子。她住在富丽堂皇的广寒宫中,那里有捣药的玉兔、伐桂的吴刚。
「玉兔捣药」
相传月宫中嫦娥未去之时,已有玉兔跪于宫中,每日以石臼石杵捣仙药,称“虾蟆丸”。若得此药,置一玉盘中,服后可成仙。事出《乐府诗集》三四《相和歌辞·董逃行五解》之四。唐·李白诗《把酒问月》:“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凄与谁邻?”
「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西河人吴刚学仙有过被罚去月宫砍伐桂树。而桂树随砍随合,总砍不断。所以吴刚就永远留在月宫伐桂。(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毛泽东《蝶恋花·赠李淑一》“吴刚捧出桂花酒” 即此吴刚。
这些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无疑给中秋节增添了更多神秘浪漫的气氛!
叁 中秋节的别称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
因时值秋季的中间,所以称“仲秋节”。 因为节期在农历八月十五,所以称为“八月节”、“八月半”。 古时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故称“月夕”或“祭月节”。 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你还知道哪些中秋节的别称,欢迎评论区留言补充哦~
内容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科知识库》
想了解更多中秋知识,欢迎登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科知识库》(网址:ctwh.cnki.net),新版支持智能检索功能,相关知识点深度关联,助您更全面的学习中秋节知识。
戳图👆了解新版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