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云图有声 | 佳节重阳 九九同欢

发布时间:Oct 1, 2022 | 作者: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词话》 

重阳节自古就是人们登高望远、饮酒抒怀、吟诗作赋的日子。

诗人们用诗词记录重阳节,他们或欣喜、或悲伤——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念,有“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的乡愁,有“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的豁达……

佳节习俗也都藏在诗词里:

登高: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赏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饮酒: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插茱萸: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吃蟹:佳节入重阳,持螯切嫩姜……

重阳时节,天高云淡,山朗水秀,宜登高望远、踏赏清秋;重阳时节,秋叶满园,菊酒散香,宜佩萸归乡,孝亲敬老。



《知足知不足》

本书精选了季羡林先生关于人生感悟的散文作品,这些散文,淳朴、隽永、平易、深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些散文不论是抒情记事还是咏物写景,均表现出作者认识世事的独特眼光和深刻思想,抒发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

季羡林先生的一生,不争不怨,不怨不艾,满怀天真,专注纯粹,安于当下,并将他对自我的这份坚守用质朴的文字向世人传达一个理念——心安即是生命的归处。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为季老撰写的颁奖词。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一起品味这位睿智老人笔下的人生哲理!

“给你我平平淡淡的等待和守候,给你我轰轰烈烈的渴望和温柔;给你我百转千回的喜乐和忧愁,给你我微不足道,所有的所有……”

小时候,长辈牵着我们的手,视若珍宝;长大后,他们担下艰辛的手变得苍老,却温暖依旧。愿时光再慢些,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祝福长辈福寿康安!